王衍亮:創新農村經濟模式 沼氣迎來新機遇
2013-05-31
中國畜牧業信息網
導語:中國農業部科教司副司長、農業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站長王衍亮在第四屆中國沼氣產業化國際合作論壇發表演講,在演講中,王衍亮說,農村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對于探索新型農村經濟模式,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國農業部科教司副司長、農業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站長王衍亮
第四屆中國沼氣產業化國際合作論壇近日在武漢舉行,中國農業部科教司副司長、農業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站長王衍亮發表了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隨著化石能源短缺,全球性氣候變暖等世界性問題日益凸顯,作為清潔、可持續的生物質能源,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不僅涉及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還關系到國家能源安全。大力發展生物質能源,既是中國開拓新的能源途徑,緩解能源供需矛盾的戰略措施,也是解決中國三農問題,保證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中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工作,先后出臺了《可再生能源法》及一系列的配套法規,努力發展生物質能源。在政策的鼓勵,資金的支持和項目的帶動下,中國的生物質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截止到2012年底,我國農村戶用沼氣池累計發展到4200戶,受益人口達到1.5億人。同時,我國建立了各類沼氣工程8萬多處,秸稈能源化和生物液體燃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新的進展。已經建成了秸稈集中供氣站將近一千處,秸稈沼氣站340多處,秸稈固定成型燃料廠760多處。引進育成了多種優良的能源作物品種,開展了一定規模的區域栽培試驗和中試轉化室。
為了推動生物質能的發展,中國政府加強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及歐美、亞洲、非洲等國家間的交流,積極推動雙邊、多邊及南南合作。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積極的成效。先后建立了東盟與中、日、韓在生物質能領域合作的長效機制,和中國、德國沼氣戰略平臺。為中國和德國及歐盟國家在生物質能源領域開展合作及交流搭建了橋梁。通過合作交流,不止引進了國外在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方面的先進技術和成功經驗,還將中國的成熟技術和關鍵人才輸送到需要的國家。從而在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方面達到共贏。目前,中國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已經進入了加大發展的重要時期。
中國政府在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提出生物質能源主要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生物質發電裝機達到3000萬千瓦,生物質液體燃料達到1千萬噸,沼氣年利用量達到400億立方米,生物固體成型燃料達到5000萬噸,生物質能源年利用量占到一市能源消費量的4%以上。
同時我們也看到,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一系列環境生態問題,大力發展清潔的生物質能源將成為改善中國特別是農村地區的環境質量,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推手。因此,從今年開始,中國農業部開始在全國范圍內組織“美麗鄉村”的創建工作。計劃到2015年,在全國創建1000個美麗鄉村。即通過集成推廣農村沼氣、省柴節煤灶、高效低排放的生物質爐、太陽能熱水器、太陽灶、小型風電等技術和產品,增加農村地區的清潔能源供應。實施農村清潔工程,推進人畜糞便、生活垃圾、污水等農村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探索農村廢棄物等資源化利用的新型農村經濟模式。
中國畜牧業協會 版權所有
北京市朝陽區曙光西里甲6號時間國際大廈A座9層 郵編 100028 電話: 010-58677700 傳真:010-58677809
設計、程序:中國畜牧業協會信息中心 備案序號:京ICP備05023006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9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