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勇強:生物質能源產業化 仍需探索成熟的商業模式
2013-05-31
中國畜牧業信息網
導語: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的趙勇強研究員在第四屆中國沼氣產業化國際合作論壇發表演講,演講主題是中國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規劃。從戰略和政策角度解讀中國可再生能源格局,及未來的產業布局。
第四屆中國沼氣產業化國際合作論壇近日在武漢舉行,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的趙勇強研究員發表了演講,演講主題是中國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規劃。以下是演講實錄:
中國現在在環境問題方面遇到一些困難,現在致力于發展清潔能源特別是沼氣也是解決環境問題的一個部分。今天跟大家做一下中國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規劃的匯報及探討一些政策問題。
首先介紹一下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狀況、規劃及系列政策。大家知道風電是近年來發展比較快的,是最重要的一種新型能源,風能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到去年底,裝機容量超過6000萬千瓦,年發電量超過1000億千瓦時,成為中國第三大電力能源。風電裝機量,前幾年是每年翻番,現在是每年都保持1500萬千瓦以上的新增。太陽能,是比較新的可再生能源,過去幾年來,中國在太陽能產業鏈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太陽能光伏電池制造和多晶硅方面的發展非???。在國內發電應用方面,最近三到四年,通過節能惠民工程和啟動分大型光伏電站,到去年底全國的光伏裝機達到700萬千瓦,光伏產業是增長速度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市場,太陽能利用是一個已實現市場化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途徑,現在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利用國家。生物質是多元化的一個利用途徑,去年發電裝機容量450萬千瓦,包括秸稈發電、沼氣發電等。主要利用途徑還有沼氣燃氣利用,燃料乙醇利用,生物柴油利用和固體成型燃料利用。
為了促進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中國政府在2007年制訂了中長期的發展規劃。去年又發布了十二五的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這個規劃總體目標是為了實現到2020年,全國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具體到生物質能的發展還是保持多元化利用,以因地制宜開發利用生物質能為原則,目標是到2012年生物質能發電達到總裝機1300萬千瓦,沼氣燃氣年利用量達到220億立方米,液體燃料方面燃料乙醇年利用400萬噸,生物柴油利用量100萬噸,固體成型燃料年利用量達到100萬噸。期待在2015年生物質能年替代約5000萬噸標準煤。
對于生物質能的專項規劃,總體目標是生物質能產業形成較大規模;在電力、供熱、農村生活用能領域初步實現商業化和規?;?;在交通領域擴大替代石油燃料的規模;利用技術和重大裝備制造能力顯著提高;建成一批綜合利用產業化示范工程,培育一批骨干企業;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生物質能源發展的重點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加快規?;_發利用生物質能源。在生物質能發電方面,有序發展農林生物質發電,合理發展垃圾發電,積極發展生物質燃氣發電。加快發展非糧生物質液體燃料,建設非糧原料基地,建設非糧生物液體燃料示范工程。積極推進生物質燃氣集中供氣,穩步推進戶用沼氣。積極推進生物質成型燃料產業化。但成熟的商業模式仍需探索。第二,推進先進生物質能綜合利用產業化示范。積極推動農林剩余物(纖維素)生產生物乙醇為主產品的纖維素原料生物燃料多聯產示范;建設以農林剩余物為原料、發展生物質熱化學轉化制備液體燃料及多聯產示范工程;鼓勵微藻固碳生物燃料產業化示范;形成若干混合原料大型沼氣多用途綜合利用循環經濟生態園。三,組織生物質能推廣利用。在城市生物質供熱方面,目標是到2015年,年供熱消耗生物質燃料10萬噸以上的城市達到50個,平均每個城市生物質供熱總供熱面積達到100萬平方米以上,相應每個城市平均每年替代化石能源5萬噸標準煤。全國生物質供熱總供熱面積達到5000萬平方米,相應年替代化石能源250萬噸標準煤。農村生活燃料清潔化工程的目標是,到2015年,農村生活燃料清潔化工程惠及1000個鄉鎮、100萬戶農戶,年替代化石能源100萬噸標準煤。生物質能源作物和能源林基地建設的目標是到2015年,建成木質能源林基地520萬公頃,甜高粱原料基地50萬畝,木薯等薯類作物基地800萬畝,油料能源林基地200萬公頃,其他非糧原料(能源草等)基地30萬畝。種植能源作物和能源林滿足年產100萬噸生物柴油的原料需求,年替代化石能源140萬噸標準煤。第四,加強生物質能技術裝備和產業體系建設。我們也注意到今天德國專家介紹的德國的產業體系非常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經營模式和市場主體都令人印象深刻,很多經驗值得學習。我們也應該在構建技術研發體系,開發關鍵技術設備,完善產業服務體系方面多做工作。
下面看一下具體的政策,《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發布,2009年修訂,形成了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的扶持體系。本法制定了中長期目標、發展規劃;第二層面,規定了具體的優惠電價和分攤機制。鼓勵電網企業建設配套電網,收購可再生能源電力;第三,對于電網覆蓋范圍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今后電網企業必須優先全額收購其上網電量。強制優先收購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包括水力發電、風力發電、生物質發電、太陽能發電、海洋能發電和地熱能發電等六種。其中,除大中型水力發電外,可再生能源發電機組不必參與上網競價,電網企業需優先收購并安排調度。規定生物質能發電電價為0.75元/KWh。第四,政府設置財政專項資金進行支持。支持一些基礎建設和技術研發,對可再生能源電力進行資金補貼,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0.008元/KWh,每年總額約200億元人民幣。
可再生能源發展新舉措。第一,在城市一級,建立新能源示范城市,支持在城市及工業園區太陽能、生物質、地熱能等新能源技術的示范應用,計劃到2015年,建成100坐新能源示范城市及1000座示范園區。二,在縣一級,支持開展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縣、示范村建設。充分利用利用農村廢棄生物質能源,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用能。計劃到2015年,建成200個綠色能源示范縣。三,微電網示范工程。在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和具備多元化利用條件地區,建立以智能電網技術為支撐、新能源發揮重要作用的微電網示范工程。計劃到2015年,建成30個新能源微電網示范工程。四,分布式能源示范工程。以智能電網技術為支撐,新能源發電為主、電網供電為輔的供用電模式。
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國際合作。保持中國可再生能源市場對外開放,加強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鏈合作,促進中國企業融入國際可再生能源產業體系和市場,通過中外一致努力解決可再生能源發展面臨的共性技術。同時還要加強國際標準體系的引入和可再生能源產業認證檢測的國際化。
中國畜牧業協會 版權所有
北京市朝陽區曙光西里甲6號時間國際大廈A座9層 郵編 100028 電話: 010-58677700 傳真:010-58677809
設計、程序:中國畜牧業協會信息中心 備案序號:京ICP備05023006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9043